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装修指南/行业动态/列表

专业镇领跑东莞胜势初 | 看“中国制造”跨越发展

宽阔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熙熙攘攘的人群。

进入东莞地界,仿佛闯入了一个光鲜的城市,间隔镇与镇的并非是广阔的农田,而是不同行业的巨大广告牌。当路边的广告牌从家具变成服饰,就意味着你离开了厚街,来到了虎门。

以镇为单位形成产业集群,便是“东莞模式”的特色之一。虎门服装、长安机械五金、常平物流、厚街家具、大朗毛织、寮步光电数码……15个由广东省科技厅认定的专业镇,一直是东莞引以为傲的经济单元。2009年东莞专业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075.8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8%。

15个专业镇,让东莞成为国内产业集群发展最成熟的地区之一,它们也成为“东莞模式”不可或缺的观察样本。专业镇的发展壮大,曾让东莞笼罩在“中国制造”的耀眼光环中。但在另一方面,受制于“三来一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专业镇的众多企业也体现出过分依赖出口、缺乏品牌、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差等弱点。

专业镇在东莞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领跑”作用。

科技创新稳扎稳打

“在我们的网站上,光椅子就有2900种选择!”在家具专业镇厚街,东莞市金基家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许声打开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站。金基公司主要销售酒店家具,现在通过这个自主研发的系统,客户上传平面图,按照风格、价格等不同元素选择产品,系统就能自动生成效果图,算出各种家具的数量,报出总价。

“我们的立体仓库,现在的仓储容量和装运效率可以达到过去的3倍!”在物流专业镇常平,玩具巨头龙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梁钟铭骄傲地指给记者看,仓库被分成上中下三层,每层都堆满了货物。通过和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应用的产学研合作,先进的无线射频芯片“武装”到了每一批进货材料,哪里存放着什么,存放着多少,在电脑上一目了然。

两家企业,对新技术不同的应用,清楚地说明了一个东莞人已经了然于心的“道理”:无论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专业镇,还是接受国际产业转移、以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制造环节为主的专业镇,只有靠着自主创新突破到产业链的高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才能踏上下一步发展的坦途。

东莞市政府出台了以科技东莞工程为核心的“1+N”政策体系,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自主创新企业培育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引导和扶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2006年起,东莞每年拿出1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事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增加了10亿元融资支持资金、10亿元创业东莞资金、10亿元转型升级资金、10亿元费用减免和10亿元进出口企业台账周转资金,帮扶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渡过难关。

在科技合作方面,东莞已推动企业与国内100多所著名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达成900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成为“两部一省”产学研合作的首批示范城市。

东莞还大力推广公共创新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共性创新服务。通过采取政府出资、高校技术入股的方式,建立了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等10个公共创新平台,采取市镇两级财政资助的方式,支持市内龙头科技企业与相关院校合作,组建了太阳能技术研究院等11个行业性创新平台。

东莞市政府在科技创新上的引导作用,正逐步得到企业的回应。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莞全市新增外资企业研发中心89个,占历年总数的90.8%,全市委托设计生产外资企业的比重由2007年底的23.6%提高到了29.8%。

2009年,东莞的科技企业达到294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6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2%;专利申请量19106件,授权量12918件,均位居广东省第二位。东莞连续6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政企齐心其利断金

在加工贸易时代,东莞曾首创了“对外来料加工装配领导小组办公室”,这个全国首创、东莞特有的部门向企业推出了“一条龙服务”,成为东莞经济起飞的重要引擎,也成为东莞密切政企关系一个最有力的注脚。

在转型升级的新时期,东莞市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更加明确,推动自主创新、制订产业规划、开拓新兴市场,推进来料加工企业转制……一个个单靠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在政府的帮助下,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2010年12月2日至4日,由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东莞品牌服装服饰展销会在安徽合肥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虎门的服装、大朗的毛织、石排的唐装企业带上了他们的产品,奔向陌生的江淮大地,这也是2010年“莞货北上”内销的第三站。此前,2010年4月“东莞制造”集体亮相第十四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2010年10月“东莞制造”集体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玩具展。“莞货北上”,正是政府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开展产需对接的重要手段。

“我们创科公司一年投入市场的新产品超过300款,而且价格制订全部由我们主导。”东莞创科实业有限公司总监何柏林自豪地说。这家公司原来是一家来料加工企业,由于来料加工企业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公司只能按订单进行加工生产,没有议价权,利润空间低。在政府的帮助下,如今企业顺利地转型为“三资”企业,具备了独立的法人资格。转型后的创科公司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从事简单的贴牌生产,还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来自主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

来料加工企业转制是另一件急需政府“搭把手”的大事,东莞鼓励和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经营性质和销售市场的“双转型”,帮助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增强研发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其中2009年共988家加工贸易企业创立了自主品牌。转型后的企业从原来单纯的贴牌加工逐渐转向研发、设计、核心制造,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借助这几年转型升级创造的良好软硬环境,以专业镇为代表的东莞产业集群已开始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奋力进军。“东莞研发”、“东莞设计”、“东莞服务”呼之欲出,“东莞制造”的低端形象开始改变。东莞在全国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5年间跃升31位。

转型之棋,胜势初现。